首页 资讯 娱乐新闻 赵林山导演,您在中国更该穿防弹衣

赵林山导演,您在中国更该穿防弹衣


731电影已经成了馊冷饭,我本没有兴趣聊,结果刚刚刷到维度新闻一条视频,只有10秒,内容电影《731》导演赵林山在穿防弹衣,配的字幕是:《731》赴日本进行首场试映,导演赵林山身着防弹衣出席现场。

先叠个甲,我对731这段历史的暴行坚决唾弃,这是一段令中国人民痛苦的经历,也是日本之耻,当然要铭记,而且需要不断研究、发掘和传播,让更多人知道。但是,我同时反对将这段血泪史以商业电影的形式呈现,具体理由已经写过:首先是残忍,鲜活还原未免有点不忍,遮掩过多又有悖于电影表达的初衷。其次是这段历史单薄,731暴行几乎没有灰度和纵深,完全反人性,黑白分明,对非人的施害者,进行多侧面塑造不免显得在开脱;对那些悲惨的受害同胞,可供借鉴的个人史也不够详实,在这样黑白分明、极端绝望且残忍的背景下开展创作,实在缺乏空间。

电影《731》的质量低劣,甚至显得我多虑了。一部不合格的电影,无法获得历史和民族感情的加持。影片之内的跳脱与逻辑混乱,影片之外的营销与情感裹挟,都让我难以忍受,这样的片子有愧于我们同胞的苦难和血泪,一个具备基础知识、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当代人,也不需要通过这种电影来“铭记”历史。

我反感的是,一部到现在豆瓣都不敢开分、imdb2.9分的影片,一部细菌实验活体解剖等历史场景15分钟、越狱等商业电影情节占80分钟的电影,一部将受害的平民视角拍摄成“密室逃脱”的电影,一部将特设监狱描绘得如星级酒店房间的无厘头电影,一部在惨烈悲剧氛围中加入放屁等搞笑桥段的电影,一部肆意消费艺伎和服等文化符号的电影,一部人物单薄、语言和内心动机不明的电影。却因“题材即正义”,而获得18亿元票房。赚到钱还不满足,始终用民族感情绑架观众,将对电影和历史的态度混为一谈,仿佛批评电影就是漠视历史。殊不知,真正关心那段历史,真正为民族苦难感到痛心的人,恰恰因为看到这样的电影而痛心疾首,充满血泪的历史不该以如此荒诞的商业电影来呈现。

结果赵林山导演还要继续自导自演,穿防弹服去日本试映。说句不得体的话,且不说日本观众压根不会理他,如果真有激进的观众,人家也会打头。

赵林山导演是否知道,NHK在2017 年就制作了纪录片《731 部队的真相:精英医学者与人体实验》,通过解密档案和原队员证言,在日本国内公开石井四郎部队在中国进行活体实验的细节,还有一家民营电视台更猛,制作《731 部队 —— 彻底追究天皇的责任》等,直接问责日本皇室。书籍方面,日本在731研究领域更早,1981年森村诚一出版《恶魔的饱食》,是731研究的奠基之作,森村诚一耗时十年,采访 30 余名原队员,结合美日解密档案,首次公开 “马路大”(人体实验对象)的活体解剖细节、细菌战实战部署及战后美日交易内幕,日文版累积发行超过300万册。还有学者吉见义明教授《日本军细菌战责任》,首次公开日本陆军省《关于细菌战实施的文件》,证明天皇及军部高层对 731 部队的直接掌控。学者松村高夫的《731 部队 —— 科学者的战争责任》从医学伦理角度批判 731 部队对现代科学精神的背叛。

以上制片人、导演、作家、学者都是日本人,在日本生活,按照他们的逻辑应该是“日奸”,似乎都不需要防弹衣。唯独赵林山导演需要?!

我们可以通过扎实的研究、有理有利有节的方式传播历史,但这种耍猴一样的营销,反而将这段历史娱乐化和虚无化。电影拍得好坏是能力问题,我们可以批评但不会苛责;但电影制作方一直在消费这段历史和民族感情,以拙劣的方式进行营销,就是态度问题了。正是因为正视历史,才应该杜绝劣币驱逐良币,赵林山导演一再上演戏外戏,恐怕更对不起热情的中国观众,建议您多穿防弹衣才是。
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酸了,韩国电影确实有东西
下一篇
纪录电影《白马姐妹》:跨越24年见证白马藏族时代变迁

评论

评论已关闭

推荐阅读